北京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魏震最近五年中,每年都会到河北安国等中药材市场实地考察。他们购买中药材回到学校,用于实验和研制新药。魏震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,中药材价格整体一直在上涨过程中,但是每年并不是整体上涨,而是单味药价格在波动,有的中药材品种当年涨得多,比如2015年连翘涨,而有的中药材当年跌得多,比如2015年三七跌。
魏震和他的同学们到河北安国或者安徽亳州等大的药材市场,购买回来相对便宜的中药材,还能够控制药材质量、买到在北京药店买不到的稀缺药材。经过多年考察中药材市场,他得出一个结论,药材从药农到经销商,再卖到中医院,价格上涨比例约为2倍到4倍。
全国政协委员、石家庄以岭药业(35.41, 1.00, 2.91%)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以岭在2015年两会期间表示,近10年来,我国中药产业规模迅速扩大,发展迅猛,从2004年的960亿,到2010年达到3000多亿,到2013年已经达到6000多亿的规模,中医的就诊数量也在不断增加,2013年全国中医总诊疗数达8.1亿人次。
但是,在中医药产业发展同时,中药材价格也快速走高,吴以岭列举出了相关价格数据,药通网中药材大盘价格指数2007到2014年,价格指数由2700点增长到6600点,增长两倍以上。按照公斤计算,常用的中药材如太子参从原来的200多元涨到500元左右,金银花从27元最涨到360元,近来维持在100元左右;板蓝根从3元左右最高涨到30元,近期维持在10元左右。
价格飙升 魏震说,中药材价格上涨有很多因素,一方面作为农副产品,中药材产量受到气候、环境等因素影响,产量少、价格高;另一方面,价格还受到整个经济大环境影响,比如物价、交通运输等因素带来的成本上涨,药材价格也要因此受到影响。
此外,也有中药商囤积药材的情形,比如太子参品种,就曾经被中间商炒作。如果遇到非典、甲流、流感等瘟疫原因,中药价格更会被推高,也就是多重因素导致了中药材价格的持续上涨。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